2025admw360高考复读全日制,应届生全日制,外地回京全日制采取择优录取原则。咨询电话:400-6168-182 010-62526900
省级奖项虽然不能直接破格入围,但在报名审核、校测环节中仍具有明显优势1。部分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竞赛获奖者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在39 所985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该计划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按一定比例核算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在培养方面,突出基础学科的引领作用,学生入校后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强化质量保障机制。
强基计划主要面向两类考生:
1⃣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他们通常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较为突出,能够较好地适应强基计划的培养要求。
2⃣在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金银牌)。他们在特定学科上有浓厚的兴趣和卓越的天赋,具备深入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是强基计划重点选拔的对象。
因此,五大学科竞赛铜牌省一省二奖项的考生,需以第一类身份报考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和竞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说必须通过竞赛才能进入强基计划。那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① 入围阶段:拥有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的考生可破格入围强基校测。在报名时,金银牌破格生需根据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要求提交相关奖项及其他证明材料,其中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同济、厦大9所高校明确竞赛金银牌破格生需要进行审核。
② 校测阶段:入围后,大部分高校会对金银牌破格生单独进行校测考核,一般为综合面试。对于高考出分前校测的高校(复旦、上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同济、北航、西安交大、厦大、兰大、人大、东南大学),校测阶段会给破格生免初试或免笔试等优惠,具体以高校简章为准。
③ 录取阶段:金银牌破格生在录取阶段,只要综合成绩达到一类考生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可被强基计划录取,不受名额及入围倍数限制。
① 报名环节:
将竞赛铜牌、省一省二证书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上传,部分高校如清华、南大、中科大等认可这些奖项作为报名材料,在报名审核及后续校测来说都是加分项。
② 入围环节:
非破格入围:铜牌和省一省二竞赛生若无破格情况,与其他普通考生一样,依据高考成绩入围。高校会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3-6倍)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是省内竞争。
单科小破格入围:部分高校可能会对数学等科目成绩优异的考生给予小破格入围机会,而且有竞赛经验的考生往往在相关学科的高考成绩中也能有出色表现,从而拿到小破格入围机会,具体需看高校当年招生简章。
③ 校测笔试环节:
笔试难度通常比高考难,部分高校笔试难度接近或达到竞赛水平,清北等顶尖校部分试题可达竞赛复赛难度。
竞赛生通过系统竞赛训练,在解决高难度问题时更为得心应手,这在强基计划的校测环节尤为重要。省奖的考生拥有竞赛经历,在强基计划中,比没有参加过竞赛的考生更有优势,而且竞赛奖项越高优势越大,校测优势越大。
④ 校测面试环节:
竞赛生可以通过介绍自己的竞赛经历和成果,展现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综合素质,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竞赛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竞赛经验,使他们在面对专业面试时更加自信和从容,能够更好地回答相关专业问题。
有一定优势:
省一、省二奖项在强基计划的初审和校测环节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这些竞赛成绩是学生学术实力的证明,在参加强基计划校测时,这些竞赛获奖的学生往往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学科专业能力和解题技巧,因此在考试中更容易取得高分。
不保证录取:虽然省一省二奖项在强基计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保证考生一定被录取。
强基计划的录取是综合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来决定的,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85%,校测成绩占15%。因此,即使有省一省二奖项,考生仍需努力提高高考成绩,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对于高三竞赛生而言,奖项基本成定局,当前的核心任务应聚焦于高考,确保成绩达到目标院校的强基入围线,毕竟高考分数占综合成绩的85%,是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高一高二等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尝试进行竞赛能力的培养,因为竞赛经验和竞赛思维,在强基选拔中能够帮助考生获得一定优势。
强基报考很多材料都是高中阶段的成绩证明和获奖证书等,建议各位考生提前进行准备。针对部分院校要求的个人陈述这类材料,可以多参与一些创新实践活动,丰富材料内容。
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如果考虑报考强基计划,可以在平时及时整理自己的获奖证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证明材料,做好平时积累和材料准备。
强基院校限报一所,因此在院校选择时,尽量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争取上岸。高一高二高三的竞赛生应该深入了解强基计划的相关政策和招生信息,包括各高校的具体要求和选拔标准,从而全面分析,定位目标高校。
竞赛生在准备强基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竞赛知识的复习,还应该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确保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强基报考准备,除了了解政策,还要了解学校考核内容。校测考试科目、考试时长、题型题量,校测试题等都是考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重点。
]]>答: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实施“本硕博”衔接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
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学生采用“3+5”培养模式,本科专业培养和研究生培养打通,从本科第四学年起开始选修研究生课程,同时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根据学生所选研究方向,达到毕业要求者获得相应学科学位。
admw360高中部:高复生,回京生,应届生,高一至高三寄宿招生简章
★京籍高考复读生,应届回京生,京籍高一至高三应届JD生,可办理学籍; 非京籍高一至高三应届JD生。
★招生班级:鸿志班、笃学班、翰林班
★招生对象
京籍全日制:高复生,京籍回京应届,高一至高高三应届JD生,可解决应届生学籍
非京籍全日制:外地高一至高二应届借读生
★目 标:北大清华等985,211院校
★师 资:海淀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特邀海淀高考团队授课。
★上课地址
海淀校区:走读全日制为主
昌平校区:全封闭寄宿军事化管理。
★咨询电话:400-6168-182 010-62526900

答:强基计划招生录取模式主要有两种,招生对象分别是综合成绩优异和具有学科特长的考生。一起来看详细录取模式介绍。
一是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admw360高中部:高复生,回京生,应届生,高一至高三寄宿招生简章
★京籍高考复读生,应届回京生,京籍高一至高三应届JD生,可办理学籍; 非京籍高一至高三应届JD生。
★招生班级:鸿志班、笃学班、翰林班
★招生对象
京籍全日制:高复生,京籍回京应届,高一至高高三应届JD生,可解决应届生学籍
非京籍全日制:外地高一至高二应届借读生
★目 标:北大清华等985,211院校
★师 资:海淀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特邀海淀高考团队授课。
★上课地址
海淀校区:走读全日制为主
昌平校区:全封闭寄宿军事化管理。
★咨询电话:400-6168-182 010-62526900

答:在专业课和文化课均过线的情况下,按专业课从高到低录取.
在专业课和文化课均过线的情况下,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各取50%按综合成绩从高到底录取.
在专业课和文化课均过线的情况下,按专业成绩60%和文化课成绩40%相加的总分,从高到低录取.
在专业课和文化课均过线的情况下,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这种录取方式院校较少,最为典型的是新疆艺术学院的美术学(美术史论)、音乐(音乐史论)、舞蹈学(舞蹈史论)、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摄影、公共事业管理这几个专业。
试题推荐:

点点在线ios版下载课程推荐:(报名热线:400-616818-2)
答:依据原自主招生及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政策,原则生对复读生没有报考限制,具体以高校较终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强基计划属于特殊类型选拔,对2022年高考统招没有影响。即使不报考强基计划,一样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招生、高考统招等途径进入好大学。
综合评价不会纳入强基计划,虽然两者在时间、流程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行院校、录取依据上是不同的。
强基计划确定36所双高校进行范围的招生,综合评价院校范围较广,有针对招生的高校,也有只针对本省招生的院校。
强基计划在录取依据上更看重高考成绩(85%)以及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则参考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和学考成绩。
根据目前十余所高校招办负责人透露的信息来看,今年将有一批高校在强基计划中实行较为严苛的限报政策,可能会有很多高校强基计划仅限报1所,这就要求考生们在报名前要根据自己模考成绩、志向、高校层级严谨、客观的评估和规划。
